-
隔離變壓器安裝方式及注意事項隔離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用于將電能從一個電路傳輸到另一個電路,同時實現電氣隔離。在安裝隔離變壓器時,需要注意一些
-
低頻變壓器使用指南:安全操作與維護要點低頻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電力系統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高壓電流的存在,使用低頻變壓器需要
-
照明變壓器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案照明變壓器是現代照明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時間使用、環境因素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照明變壓器常常會出現各種故
-
干式變壓器型號有哪些?在電力傳輸和配電系統中,變壓器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干式變壓器作為一種常見的變壓器類型,具有許多優點,如可靠性高、維護簡
即便機器人技術再發達,機器人也是為人服務的,也離不開人的監督和管理。因此,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物聯網技術深度挖掘人機協作,讓機器人能更好的優化制造生產效能,這是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新亮點,也是比單純的“機器換人”更好的產業發展路,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機協作”之路。
今年兩會期間,“互聯網+”成為大眾議論的熱詞,***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機器人產業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被確定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我國制造的優勢部分得利于人口紅利,當人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制造業部分外流至東南亞部分甚至印度等國家之時,巨大的產業工人隊伍面對機器人技術卻可能變為“劣勢”。
互聯網技術如何改造傳統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在提振、幫扶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挖掘其技術潛力?尋找“互聯網 ”概念與機器人在升級改造傳統制造業過程中的“中國式”契合點,促使我國工業轉型升級過程走出一條比單純的“機器換人”更好的路徑,打造出一條同時利用產業工人和機器人技術雙重優勢,并且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機協作”之路,值得思考。

人機協作:一條比單純的“機器換人”更好的路徑
“人機協作”正在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個亮點
美國Rethink和瑞典ABB公司分別于2014年9月和今年3月先后推出新一代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機器人,機器人和工人之間除了“替換”多了“協作”的新選項。國際標準化組織將“人機協作”定義為,機器人與工人在一定的工作區域范圍內為達成任務目標而進行的直接合作行為,機器人從事度高、重復性強的工作,人在機器人的輔助下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而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深度應用于人機協作過程中,有助于探索并發掘出人機協作過程中的更多反饋結果,發現人機協作過程中的不足,優化制造生產效能,推進“人機協作”理念邁向更層次。
物聯網技術可有效收集人機協作反饋數據
“人機協作”所表達的意圖十分淺顯,機器人從事精度和重復高性高的作業流程,工人在其輔助下進行創意性工作,然而如何更加科學合理的優化這一過程,讓整個生產制造過程更加智能和諧,傳統的制造流程優化手段已經幾乎觸及天花板。應用物聯網技術,使用多種傳感器量化人機協作過程中的各種變量,分析之后再通過物聯網手段反饋給生產流程中的工人和機器。富士康公司號稱在2014年底完成“百萬機器人”計劃,然而至今機器人使用數量也僅在十萬左右,距當初宣稱的目標相差巨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冰冷的機器人對3C產業中復雜的零配件適應性不強,一旦出現次品,整條機器人生產線都會被迫停車并需要技術工人進行問題查找和參數調整,機器人反而不如傳統產業工人工來得靈活。這是機器人缺乏與工人進行互動和協作的必要手段造成的,如果每個機器人都通過物聯網連為一體,一臺機器人遇到的技術問題,將會實時反饋給管理人員并且經過分析后將解決方案回饋給機器人整體,大量機器人與3C產業工人在協同中產生的數據,將為生產流程的優化提供手資料。
日本機器人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大力度推進下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在機器人產業中的應用,促進人類與機器人和其他機器進行更高等級的協同作業。日本富士通公司相信工業制造過程中任何數據都是相聯系的,其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控人機協作的整個流程,設計規范了不同機器人之間、機器人與工人之間溝通的“語言”,并實時傳輸該過程中產生的包括組件特性和濕度等要素在內的各種狀態數據,有力促進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協同化。并且作為重要的制造業公司,富士通還將這一人機協作及物聯網技術與其他機器人公司合作開發,力圖為制造業企業打造一整套人機協作的監控及優化方案,助力制造業企業加速機器人部署、深化人機協作的應用。

用物聯網技術挖掘人機協作
云計算讓人機協作大數據得到有效分析
不同機器人之間、機器人與工人之間“會話”產生了大量的原始數據,而云計算對這些原始大數據的歸類、分析、整理挖掘能力,借由物聯網技術作為傳輸和反饋媒介,收集并將結果返回到人機協作的實時過程之中,迅速優化生產制造流程,為實現智能制造、個性化制造提供技術有力支撐。
人機協作過程中產生的原始數據可以分為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協作過程中的主動數據,比如工人在何時做某個零件放到了何處,機器人某個動作持續的時長,這些屬于基礎協作數據;另一種是被動數據,比如工人某個無意識的行為習慣動作發生的頻率,機器人在不同工人行為的影響下的運作效率等,這些數據更為隱蔽且容易被忽視。然而通過實時彼此互聯的不同傳感器組成的物聯網,這些數據都被迅速收集,并且當數據達到一定數量時,就可通過數據挖掘和強勁的計算能力對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某種“模式”,看似簡單的人機協作,也會在大數據的分析之下,得到某些之前無法察覺的結果,從而進一步更新優化整個人機協作流程,提高制造生產效率。
移動互聯讓人機協作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允許用戶通過手機、移動平板等網絡設備,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與互聯網連接,虛擬VPN又讓遠隔重洋的兩處地點仿佛同處一室,讓移動辦公成為可能。移動互聯,讓人可以在千里之外查詢機器人的工作狀態、下達各種操作指令,這并不是簡單的遠程操作,而是在地理和空間上都對人機協作的概念進行了拓展。
由于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發展,不僅是時間和空間不再是限制人機協作的障礙,同時,物聯網的普及與大范圍應用,則將會進一步把物品和物品、物品和人、物品和信息、物品和服務等連接起來,成為了真正的移動互聯。未來,在智能終端與移動應用雙重驅動下,產業工人、機器人、信息、環境之間的多重連接方式必將全面重塑,人機協作、人機共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傳統制造與新技術走向融合,呈現出多重共振效應與復合影響力。
款真正意義上的人機協作機器人
轉變思路讓“人機協作”成為“機器換人”的有益補充
即便機器人技術再發達,機器人也是為人服務的,也離不開人的監督和管理。尤其在當前我國工業制造轉型升級之中,大量機器人的使用必將影響一部分產業工人的就業,政府作為管理部門,亟需冷靜思考應對,統一思想認識,在政策、宣傳、資金等多個方面給予人機協作這一新型理念足夠的關注和傾斜。
首先,政府需破除機器人強于產業工人這一片面認識,積極探索傳統產業應用機器人技術的不足和“機器換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弊端,研究產業工人對機器人技術的補充、協同方案。強的機器人技術并不一定帶來優的產業效率,尤其我國當前依然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以及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更應充分同時借助機器人技術和熟練產業工人這兩種優勢,讓其呈現出多重共振效應,發揮復合影響力,共同打造產業升級新動力。
其次,在給予企業機器人采購補貼和稅收優惠的同時,對購置擁有人機協作能力的新一代機器人的企業或行業給予單獨補貼或建立專項扶植資金,鼓勵企業探索人機協作的更多可能性。同時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培育涵蓋人機協作中涉及的人工智能、勞動標準、法律法規、機器人技術等多個領域的人才,從技術、標準、管理等領域分別入手,為人機協作的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后,以金融、政策、稅收等手段鼓勵機器人生產企業加大在人機協作領域的研發投入,拓寬其融資、人才、技術渠道,鼓勵企業瞄準人機協作這一適應我國國情的機器人發展新方向,通過在機器人基礎技術和系統集成兩個層次同時發力,發揮本土企業在產業鏈、需求理解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先天優勢,借助人機協作機器人實現發展突圍。
互聯網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新的交互方式在不斷涌現和優化,誰能夠越早地實現人類與機器的融合,就越能夠顛覆一個產業,重塑一個新的產業。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機協作就處在這樣一個技術與人文的交叉點之上,我國已是互聯網第二強國,利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抓住“人機協作”這一發展理念,并實現在相關技術、人才和應用等方面的提前布局,積極探索大量轉型后產業工人與機器人的有效協作,就有望成功縮短我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技術差距,在制造業以及機器人領域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