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離變壓器安裝方式及注意事項隔離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用于將電能從一個電路傳輸到另一個電路,同時實現電氣隔離。在安裝隔離變壓器時,需要注意一些
-
低頻變壓器使用指南:安全操作與維護要點低頻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電力系統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高壓電流的存在,使用低頻變壓器需要
-
照明變壓器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案照明變壓器是現代照明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時間使用、環境因素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照明變壓器常常會出現各種故
-
干式變壓器型號有哪些?在電力傳輸和配電系統中,變壓器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干式變壓器作為一種常見的變壓器類型,具有許多優點,如可靠性高、維護簡
中國制造到了提質增效新階段
***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李毅中認為,從制造業轉型升級,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到邁入制造業強國,可以說“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首先,實施“中國制造2025”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具體路徑。
“中國制造2025”適應國內外大背景、大趨勢,對指導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有重要作用。
從國際情況看,美國在金融危機中深刻反思,由于過度依賴虛擬經濟,引發金融危機,危及到實體經濟,于是在2009年提出了“再工業化”、“本土回歸”、“重振制造業”。德國制造業實力雄厚,在金融危機中也受到沖擊,但抗風險能力較強,走出低谷較早。德國提出的“工業4.0”,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先聲奪人。歐盟提出工業占GDP的比重從2011年的15.1提高到2020年的20,日本發布制造業競爭策略,印度也提出“印度制造”的概念。總之,制造業在金融危機后,不同類型的國家從不同的側面,結合本國的實際,都提出了一些發展的戰略和思路。
從國內情況看,我國是工業大國,但大而不強,長期積淀存在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必須把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把兩個百年目標具體落實到工業領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工業化,在建國100周年時進入世界工業強國的前列。發達國家走過了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歷程,在上世紀中葉先后實現工業化。無論是先行國家,還是我國國情,在工業化歷史進程中,工業的主導地位、支撐作用是不會改變的。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工業、制造業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中的重任,戰略清晰、目標遠大、舉措有力,加強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推動工業、制造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企業界和全社會反響熱烈。
“中國制造2025”重在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
李毅中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內涵重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
一是科技創新。“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這正是我們現在大的缺陷。要健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重大科技專項和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提升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企業創新能力。”李毅中說。
二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重點是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還有很大潛力。“互聯網+”首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深度應用。
三是強化制造基礎。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是技術核心,把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變成先進制造基礎工藝技術。再就是關鍵基礎材料,特別是專用新材料。還有制造業的基礎技術裝備,如數控機床。
四是品牌質量。品種質量不僅要滿足用戶需要,而且要引導消費、創造消費。我們盡管有很多品牌字號,但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尤其缺乏能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推廣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全過程、全方位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組織實施制造業標準化,并盡力提升為國際標準。
五是綠色低碳制造。既要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實施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更要減少排放、治理污染、變廢為寶,能夠使大自然自我凈化。不僅僅滿足于排放達標,要進一步提升凈化環境的技術手段,維系、創造自然財富,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相統一。
六是結構調整。既要優化增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又要調整存量,淘汰落后、化解過剩、兼并重組,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抓住重點領域、戰略產業、優勢行業,取得突破發展。
七是制造業的服務化。第三產業的特點是能耗物耗低、三廢排放少,吸納勞動力能力強,要大力發展。二產向下游延伸發展售后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往上游擴展提供科研、設計、咨詢、信息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制造業服務化不僅自身能力得到增強,而且是發展生產服務業的重要渠道。
未來工業投資要調整結構
李毅中建議,未來工業投資要調整結構,技術改造、內涵發展應加大力度。
去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0萬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0.4萬億,占40;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8萬億,占工業的40。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是15.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9。今年安排全部投資增長15,投資總量夠大了,增幅也不低,關鍵是調整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主要是投向民生項目、重大交通項目、重點農業項目、重大網絡項目、資源保障項目、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節能環保生態建設項目等。為調整工業投資結構,國家設立了轉型升級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集成電路發展基金、技術改造貼息資金等。
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專家分析,如果把擴大能力的那些剔除掉,真正用于節能、減排、提質等的技術改造只占工業投資的27。尤其是工業、制造業,產能已經過剩了,不能再新鋪攤子了,就是調整優化、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從當前技術改造的狀態來看,一個是要加大投入。從政府來說是落實加大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支持政策,轉換機制、減少審批、提升工作效率;從銀行來說,怎么把信貸更多用來支持技術改造、轉型升級;企業要集中自有資金投向內涵優化。另一個是企業要著力提升技術改造的水平和效率。通過改造全面提升技術經濟指標,提高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創新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
平常心看待外企轉移
針對近期媒體報道的一些外資企業轉移在華生產線遷出境外等現象,進而與近期走低的經濟數據聯系起來,李毅中認為,對這些現象要以平常心來對待。
首先,國際資本在調整,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一些歐盟國家放寬貨幣政策,對中國有一定影響,這是資源調整的一個格局。一些外資企業搬走,遷入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或本土回歸,大多屬于低端制造業轉移,沒必要過多憂慮。“從自身來說,要看到我們的差距,成本升高了,這是由低端向中高端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產工作環境改善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向中高端發展,那些低端往哪去?發達省份向內部轉移,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向境外轉移,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李毅中強調,重視、適應以上這些變化,要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向中高端轉變。一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快淘汰落后、化解過剩,推進產業轉移和集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提高技術經濟水平。二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即使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要“機器換人、人控機器”。去年我國全員人均勞動生產率7.23萬元,提高了7,但仍處于低水平。三要降本增效。要在創新驅動之下,在技術、產品、管理、組織形式、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上,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來降低成本。四要發揮綜合優勢,進一步推進“引進來、走出去”。我國勞動力素質較高,資源比較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法制愈加健全,投資環境好。我們有的行業領域,有雄厚的資金積累,有“走出去”的探索實踐,進一步“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互利共贏的機遇更加明顯。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必將釋放和引發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