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離變壓器安裝方式及注意事項隔離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用于將電能從一個電路傳輸到另一個電路,同時實現電氣隔離。在安裝隔離變壓器時,需要注意一些
-
低頻變壓器使用指南:安全操作與維護要點低頻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電力系統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高壓電流的存在,使用低頻變壓器需要
-
照明變壓器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案照明變壓器是現代照明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時間使用、環境因素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照明變壓器常常會出現各種故
-
干式變壓器型號有哪些?在電力傳輸和配電系統中,變壓器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干式變壓器作為一種常見的變壓器類型,具有許多優點,如可靠性高、維護簡
蘇彬(化名)明顯感覺到,當下的機器人產業熱得有些不正常。這位有著超30年從業史的機器人老兵,在他退休后,重新打量這個常常與智能、高端、前沿等字眼相伴的產業。他說,“機器人要發展,關鍵是應用,技術應用配套一定要跟上”。

蘇彬的這個認識,是有故事背景的。在一次展覽會上,他帶去了公司生產的六軸并聯機器人,但遭到了冷遇。“開始還引來了20多張訂單,但全泡湯了,因為缺少應用工程設計,國內沒有產線的技術儲備。”他如是回憶。
生意場上的尷尬不止發生在蘇彬身上,也不僅出現在機器人領域,小到芯片,大到高端裝備,中國的制造業在與國外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也總給人留下“大而不強”的話柄。
現在,當“十二五規劃”走入收官之年,在2015年的5月份,一個更長遠、更系統,志在解決中國制造難題的行動已經開始。
十年愿景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這個被視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而是兼顧當前和長遠、兼顧戰略和戰術的一個行動計劃。
《中國制造2025》已經明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其中,在已經明確的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中,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
中國的主管部門已形成高度共識,并決定用至少十年的時間來改變長期被動的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參與此次編制工作的主角之一,在它的官方網站,罕見地以7篇長文對這一行動綱領作出了詳細解讀。
工信部認為,《中國制造2025》既立足當前,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舉措;又著眼長遠,圍繞先進制造和高端裝備制造,前瞻部署了重點突破的十大戰略領域,描繪了未來三十年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和梯次推進的路線圖。
記者注意到,提出這個愿景的同時,中國的金融業、服務業以及互聯網經濟正迅猛發展,中國制造行業卻接連不景氣,企業發展困境重重,甚至伴隨著勞動力、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國經濟“去制造業”隱現。
制造業大國尷尬
單從過去的成績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有目共睹。
數據顯示,以2013年為例,我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比重達到20.8,連續4年保持世界大國地位。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
在創新驅動戰略的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軌道交通等領域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風力發電設備、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等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
成績還不足以讓人雀躍。
根據工信部披露,目前,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大量的關鍵零部件、系統軟件和高端裝備基本都依賴進口。其中,2013年,我國80的芯片都依賴進口,進口總額達到了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0.5,進口額超過了原油,是我國大進口商品。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活動不夠活躍,尚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顛覆性創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我國基礎研究比例不足5,僅僅是發達國家比例的1/4。
以機器人產業為例,截至去年底,國內已有7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并購或投資了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項目,其中很多屬于首次涉足機器人業務,這些企業包括均勝電子、林州重機、上海機電、秦川機床等。保守估計,目前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4000家。
蘇彬和他的伙伴們對這種情況深有了解。一位機器人企業管理層曾向《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機器人產業雖然很熱,但真正的機器人企業并不多,很多是玩機器人概念,“這些企業上機器人項目,其實是在變相地圈國家的錢,這幫人不會把心思放在產業發展上”。
除了關鍵核心技術“不給力”,我們的產品由于檔次不高,也常被冠以質量低劣的惡名,成為國外通報召回名單里的??汀R酝婢呱a為例,從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全面實施一年來,歐盟RAPEX通報、召回中國大陸制造、出口到歐盟國家的玩具產品共498起,每月都有20起以上中國大陸產的玩具因質量安全問題被歐盟RAPEX通報/召回。
工信部認為,我國行業領軍企業發展水平與我國的制造業大國地位也很不相稱。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34.3萬家,工業增加值達到21.07萬億元,居,但中國大陸地區進入“世界500強”的工業企業僅36家,領軍企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如何破“路徑依賴”
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另一現狀。
梳理發現,由于過去發展方式粗放,我國制造業中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過大,技術密集型產業偏低,其中,像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也開始出現產能利用不足。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有24座新增高爐投入運行,年設計產能為3500萬噸,產能仍將持續被增強,但目前在建、擬建生產線仍有30~40條,新產能仍以10的幅度遞增。與之相比,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停留在批發零售、運輸倉儲等低端服務領域,許多關鍵領域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直接影響到向服務轉型的程度和效果。
除了上述三大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等,也擺在了中國制造業的面前,成為中國必須想辦法解決的“攔路虎”。
工信部分析,在長期粗放發展后,我國制造業發展將越來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質,即在每一個產業中都必須向上走,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躍遷和攀升;否則,龐大的產業大軍將擁擠在低洼地中,面臨“路徑依賴”和“低端鎖定”的風險。“建設制造強國的任務艱巨而緊迫,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制造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信部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