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離變壓器安裝方式及注意事項隔離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用于將電能從一個電路傳輸到另一個電路,同時實現電氣隔離。在安裝隔離變壓器時,需要注意一些
-
低頻變壓器使用指南:安全操作與維護要點低頻變壓器是一種常見的電力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電力系統中。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高壓電流的存在,使用低頻變壓器需要
-
照明變壓器故障排查與解決方案照明變壓器是現代照明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時間使用、環境因素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照明變壓器常常會出現各種故
-
干式變壓器型號有哪些?在電力傳輸和配電系統中,變壓器是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干式變壓器作為一種常見的變壓器類型,具有許多優點,如可靠性高、維護簡
近日,人民網轉發了一篇題為《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報告:中國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國》的報道文章。
文章說,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日前發布報告《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顯示,中國的制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經濟體,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的制造成本指數是96,即同樣一件產品,在美國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雙方差距已經極大縮小。
這篇報告認為中國的制造業面臨很大的壓力,10年前,中國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卻水漲船高。就多數面向北美消費者的商品而言,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州生產,將會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這是針對整體情況而言。
而在其中的某些產業,中國制造的成本已經高于美國。8月初,《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產業鏈大逆轉,中國紗廠登陸美國》,講述中國的紡紗業成本比美國高30,中國的紗廠開始在美國設廠。
中國制造業成本逼近美國,或許不是新聞
“中國制造”成本逼近美國,或許算不上新聞,而是舊聞。
2014年8月20日,騰訊財經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為《外媒:“中國制造”的優勢正在被削弱》。
文章說,根據波士頓咨詢的制造業成本競爭力指數,以美國作為100點的話,中國在2014年的得分是96點。換句話說,在美國進行生產只比在中國進行生產貴4——而在之前,中國的這個指數值一直在80點左右。
文章還說,這一走勢意味著,在美國生產商品相比中國的成本差距正在收窄。共同起草了多份關注制造業經濟變化報告的霍爾·瑟金說,“我們目睹中國變得越來越昂貴。”
不知為什么,這一份報告當時沒有引起國內的注意。而從國內媒體近期熱炒的“中國制造”成本逼近美國的消息來看,差不多相隔一年之后,中國制造業成本競爭力指數仍然是96點,沒有任何變化。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在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大背景下,國內制造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前景繼續惡化。大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等穩增長政策發力環境下,景氣度基本維持平穩。而中小型企業景氣度持續惡化,特別是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很不樂觀。
這也可能是一則舊聞再度發酵的原因。
中國工信部賽迪智庫專家安琳,對這一統計數字表示懷疑,認為該咨詢公司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一定的道理還有待考證。不過他承認,中小企業發展較為困難、資源約束進一步趨緊、技術基礎相對薄弱、整體產業相對大而不強等等,都是國內制造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此前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來重點解決制造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發展綱要。”安琳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志勤指出,由于人工成本、人民幣升值和貿易壁壘等因素,中國制造成本優勢逐步喪失。
通過與外界比較,能看出“中國制造”有沒有優勢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此前公布的數據,中國是多個制造業價格優勢相比美國正在逐漸消失的國家之一。
不止中國的制造成本飆升,以前和中國一樣制造成本相對較低的巴西、俄羅斯、捷克、波蘭等經濟體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而傳統的西歐發達國家,原本已經高企的生產成本依舊在漲,比如瑞士、比利時、瑞典、法國等。
英國和荷蘭則是例外,制造成本并沒有多大波動。還有印度,目前還沒有出現制造成本飆升的情況。
在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經濟體中,制造業競爭力上升突出的是美國和墨西哥。與10年前相比,2014年其制造成本指數進步大,主要得益于持續的生產力提升、穩定的匯率和巨大的能源優勢。這其中的關鍵原因是更便宜的能源價格。由于大規模的頁巖天然氣開發,2004年以來,北美的天然氣價格有25到35的降幅。
正是憑借這些優勢,中美兩國的制造成本差距被縮小到了5以內。如果說在中國進行生產正變得越來越不劃算,那也就意味著美國和墨西哥的前景正在變得更好。
根據波士頓咨詢在2012年公布的一份報告,隨著企業繼續重新考慮在中國進行生產的成本,部分行業會在大約五年之后達到一個臨界點,并開始將制造業務轉移回美國。
報告認為,這些行業包括了計算機和電氣產品、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家具、卡車零配件等運輸業產品,以及自行車。這些行業有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更高的運輸相關費用,因此可能成為首先回到美國本土進行生產的行業。
“中國制造”成本持續走高,有哪些主要原因
波士頓咨詢集團報告的數據分析,中國的制造成本走高,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中國工人的薪資提高了,依據經生產力調整后的工資水平,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
僅僅從數據來看,這與美國工人的薪資差不多持平。有報道說,美國大多數制造業崗位的薪酬標準為每小時10到15美元。
在我們的感覺里,中國工人的收入確實有很大的增長,但那是由于以前的收入實在太低。2003年,英國《金融時報》統計,中國制造業工人的工資平均每小時為0.61美元,美國工人的工資平均每小時16美元,前者為后者的3.8。也有波士頓咨詢集團的早期數據表明,2004年,中國制造業工人時薪為0.8美元。光明網2006年的一篇文章說,2004年,中國工人工資只有美國的4。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區務工者收入的調查資料時發表感慨,該地區民工的月均工資“只夠一天吃四碗炸醬面”。
也有學者認為,靠極低工資形成極低勞動力成本,維持“世界工廠”的競爭力,是對人力資源的粗使踐用和可恥浪費,是遺禍無窮的粗暴掠奪。隨著用工荒的出現,這幾年中國制造業工人的收入確實增長了很多。但究竟增長了多少,會不會像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近期數據顯示,依據經生產力調整后的工資水平,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
這個數據是否經過人為修改,令人產生懷疑。中國工人每小時的薪資如果達到12.47美元,即每小時在70元人民幣以上,每月的薪資收入應當在1.3萬元人民幣以上。這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有很大的差距。根據該組織發表的“2013~2014年世界各國人均月薪工資收入排行榜”,中國大陸在72個國家中名列57位,平均月薪656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4000元。
中國的制造成本走高的第二個原因,是匯率的變化。2004年至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了35。
第三個原因是能源成本。中國的電力消耗,從2004年的7美元每千瓦時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每千瓦時,工業用電成本在中國有66的漲幅;而天然氣成本則從5.8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升到13.7美元,漲幅138。
這些都影響了中國制造業,使中國這個曾經是超級廉價產品代名詞的低成本商品制造大國,正在制造業的競賽中逐漸落后。
還有一些原因,也影響了“中國制造”優勢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工人工資低,但勞動成本高,原因在于低效率。有學者指出,即使中國制造業仍然保持較低薪資,因為受到較低水平的勞動生產率影響,也會讓勞動成本上升。
如今,長期被依賴的中國工人低成本優勢正在不斷喪失。波士頓公司的報告指出,2000~2005年,中國工廠的工人平均工資和福利上升了10;2005~2010年,中國工人平均工資和福利上漲19,而同期美國工廠工人的成本僅上升4。
就生產效率而言,前者的增速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造成中國勞動力單位成本的上升。把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效率兩個因素綜合起來看,盡管中國勞動力價格依然大大低于美國,但由于美國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工人生產效率更高,一些美國企業遷回本土生產后可在不同程度上對沖勞動力成本的差距。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物流成本高,影響到“中國制造”的成本。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無處不在的收費公路等導致運輸成本高于世界各國。而造成物流成本高的除了公路路橋費、各種罰款,物流企業的重復稅制也一直負擔沉重。
中國的物流總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8,比發達國家普遍高出10個百分點,高成本物流引發的蝴蝶效應也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逐步顯現。高成本物流破壞了供需關系的平衡,阻礙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外媒報道,一些中國制造商正在美國建廠,發現他們的產品在美國南方生產比在中國生產要便宜。中國的科爾集團正投資2.18億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開辦紗廠。另一家中國制造商江南化纖公司在該州投資4500萬美元。其他產業、其他地方也在發生這種變化。
《中國企業報》報道說,某智能制造企業高管告訴記者,受到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行業普遍壓力較大。隨著中國制造產能過剩現象加劇、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變化,目前國內制造企業已經逐漸開始將部分工廠轉向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指出,將中國工業能力輸往海外是大勢所趨,既可消化過剩產能,又有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比如手機制造業,一部手機在中國生產的成本低于印、巴,但印巴關稅高。在當地建廠,既有利于開啟當地巨大市場,也有助于中國企業間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綜合起來看,“中國制造”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成本優勢就是當初廉價的土地、人力、優惠稅收、不需要承擔責任的環境,但如今這些要素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環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另一個規模優勢,則由于雷同性較大,造成產能過剩、價格拼殺,導致原來支撐“中國制造”的土地、人力、稅收、環境等優勢大部分喪失。